

引領運動員時小臂與地面平行、大臂與身體呈135度夾角、欠身彎腰幅度保持15度……距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開幕還有100天(11月9日開幕),來自香港的賽會禮儀志願者劉素沂正在廣州接受高度專業化的禮儀培訓。志願服務是大型綜合賽會的重要支撐,亦代表賽區城市形象,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大型活動和志願服務部組織動員省內98所高校,精心遴選出4.5萬餘名賽會志願者,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小海豚」。其中像劉素沂這樣的港澳志願者有348名。
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廣東賽區志願者已全員完成線上線下共18門課程學習,正陸續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實踐培訓。●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胡永愛廣州、深圳連線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廣州、深圳傳真
劉素沂是暨南大學管理學院2024級本科生,早在入學時,得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由粵港澳共同承辦,她便有了參與賽會志願服務的想法,在校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志願服務。去年國際志願者日(2025-08-03),廣東賽區啟動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賽會志願者招募工作,劉素沂便第一時間報名。
「筆試和面試是在學校完成的,包括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基本知識、志願服務素養和技能、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由於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志願服務經歷,賽前也在網絡上搜集和學習相關資訊,我順利地通過了考核。」聊起「過關上岸」一刻,劉素沂仍難掩興奮。
形體課挑戰大收穫豐
禮儀志願者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要求最高的崗位之一,組委會也派出了強大的培訓陣容,當中不乏參與過亞運會、冬奧會志願服務相關培訓工作的專家。
「當中有理論課,更多的是專業技能課程。特別是形體課,最有挑戰性,也最有趣。」劉素沂說,比如,走路時,我們的手臂要自然下垂,與腿部平行,雙手也不能握拳。在引領運動員或頒獎環節,大小臂的夾角、彎腰幅度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封閉訓練期間,禮儀志願者每天有大量的身體柔韌性操練,每周只休息一天,即使休息也不能外出。她坦言,這確實有挑戰,大家都是以飽滿的熱情參與。事實上,這種培訓除了服務賽事,對自身的提升也是肉眼可見。「之前我不會注意走姿,比較隨意,現在即使不在訓練期間,大家走路的氣場、氣質都提升了。」劉素沂笑言。
「畢業」須經四輪培訓
今年3月起,超過4.5萬名像劉素沂這樣的擬錄用及補錄候選志願者,開始接受4輪的嚴格培訓,分別為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上崗實踐培訓。通用培訓課程由廣東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和志願服務部聯合廣東省團校、廣州市團校共同開發,線上、線下各設置9門通用知識培訓課程,涵蓋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基礎知識、志願服務理念、志願者心理調適、助殘志願服務、通用禮儀、應急事件與自我保護等,部分賽區還結合本地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開展拓展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由專業人士組成專家團隊開發志願者培訓課程,形成標準化課件並對培訓老師進行集訓和試講考核,該模式開創了十五運會志願服務培訓工作的先河,在國內外歷次大型賽會中亦屬首次。
互動教學 體驗式助殘培訓
談及培訓工作,參與授課的廣東省團校青年公益與志願者學院教師凌莉表示,「05後」同學們很注重獲得感,上課過程中如果沒有「乾貨」,他們是不「買賬」的。為此,即使是理論課程,老師也會引入大量互動式教學方法,設計了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環節。
廣州志願者學院教師李小娜有同樣感受。在《扶殘助殘志願服務》課堂上,她讓同學們蒙眼走過擺滿障礙物的走廊、乘坐輪椅通行爬坡等,大家很願意嘗試。
「有的同學走兩步就撞到桌子,摘下眼罩時滿頭大汗。有了這種體驗,孩子們更能體會到視障者的無助,在接下來的服務技巧講解中,會真正入心入腦,學到真本領。」李小娜說。
數據看廣東賽區志願服務
賽會志願者報名數據:面向廣東省內17個承辦地市、98所任務高校開展招募,共15.67萬大學生報名
擬錄用及補錄候選賽會志願者:超過4.5萬名,其中3萬名為十五運會志願者,1.5萬名為殘特奧會志願者
擬錄用及補錄候選港澳籍賽會志願者:348名(報名人數675名)
城市志願者:約10萬名
省級通用培訓老師:305名
培訓內容:有4道關,包括通用培訓(線下、線上各9門課)、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實踐培訓
志願者崗位:賽會志願者細分崗位共90類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評論